茶道学习教程哪里买 张三湘:孩子的独立阅读从什么时候开始?
很多朋友问我:铁牛同学什么时候开始独立阅读的?
我说:一岁二个月吧。
朋友们往往吓一跳,“呵呵”一下就不再问了。
今天我就讲讲铁牛同学一岁二个月开始独立阅读的故事吧。
一岁二个月的铁牛同学,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和许多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那天晚上,我把铁牛小宝宝收拾好了,扔在床上。等我把自己收拾好过来,发现铁牛同学正捧着一本书,有模有样地翻看着。这是一本《2岁方案》,因为我那几天时时翻看,所以放在床头。铁牛同学的样子令我忍俊不禁,我笑着说:你在看书呀。他也笑笑看看我,又埋头翻书。
直到我忙完了,铁牛同学还在翻那本书,我跟他说:不早了,该睡了,明天再看吧。催了几次,他才恋恋不舍地把书放下。好不容易躺下了,又忽然一翻身,趴在那里把书拿过来翻着。反复几次,才算是睡了。
可以肯定的是,铁牛那时候不识字。但我依然认为那一天是铁牛同学独立阅读的开端。因为,一,这是他自己主动拿起了一本书。二,他独立地完成了整个过程。三,他被书中的某些东西深深地吸引。他以后的阅读都是这样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他在翻着这本或者那本书,不知不觉中,他认识了很多字,不知不觉中,他开始跟我交流书中的问题。
让孩子爱上阅读,最关键的是家中要有几本可以让孩子随手拿得着的书,最好家长也时不时地看看书。因为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某一个瞬间,注意到书的存在,就像他注意到他身边其他东西的存在一样,觉得好奇,拿在手中,翻一翻,翻来翻去,独立的阅读就可以算开始了。
那么,家里准备什么书比较好呢?铁牛小时候接触的书大概有以下三类:
一是他自己看中的书。我们带着铁牛在外面闲逛或购物的时候,经常有一些书会吸引他的目光,他要求买。这些书很多时候真不咋滴,文字图片都很粗糙,很地摊的感觉。但是想了想,我还是给他买了。我想,如果我实话告诉他,你选的这本书真不咋滴,这是在否定他的判断力,打击他的自信心。
铁牛2岁半的时候,我从外地回家,跟他说,咱们出去玩吧。然后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出门了。我本来打算带着他在校园里面玩玩沙子打打球什么的,可是他一路往前跑,跑几步,回头看我一眼,见我跟上来,就继续往前跑,直接出了校门,走进一家书店里。我顿时明白了,这就是杨老师下午经常闲逛的路线,那时候郢都路上有好几家书店,杨老师就经常这样一家一家地看过去,然后夹着某本书回家的,看来我不在家的那些天,小家伙没少跟他爹走这条线。
2岁半的铁牛俨然就是个小杨老师,走进一家书店,这本翻翻,那本看看,然后进了另一家,直到他拿起一叠识字卡片,看着我。。。我有些哭笑不得。我觉得这么小的小朋友,正儿八经地识字实在太早了点,犹豫了犹豫,还是买回来了。这叠识字卡片后来铁牛经常翻看,翻着,看着,画着,有时候会拿过来问我,我想他认识的字有不少是从这里来的吧?
还有一次,在“好邻居”超市,说好了可以买一件玩具。到了卖玩具的地方,铁牛被一套手指翻翻书吸引了。这套书有10本,用一个塑料袋子装着,每本都很小,7、8厘米见方,纸是厚厚的,每页一幅图,一两句话,一本只有几页,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看样子是专门设计给低幼儿童的。
这套书拿回家,铁牛就忙不迭地翻起来,翻着翻着,某一天,他拿了一本到我面前:妈妈,你给我讲这个吧。然后我就接过来,翻一页,把这页的文字读了,再翻一页,再读,直到读完。铁牛接过去,自己翻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注意到,他在学着我的样子,一边翻一边念,连语气都是我的调调。我一边听着,见他念得一字不差,心里暗暗吃惊:他是认识那些字呢?还是记住了我的原话呢?
还有一次,外婆家楼上的奶奶在卖废纸,我见里面有不少儿童书,就跟铁牛说:里面的书你挑一本吧。铁牛很兴奋,这本翻翻,那本看看,最后,这个两岁半的小朋友,拿起一本高中物理书。我简直哭笑不得。还是让他带回家了。那本书他带回去后再没有翻过,后来不知所踪了。
铁牛自己挑的书,最经典的是那套彩图mini百科全书。严格来说,这是一套设计给小学生的书,每本的大小厚度和新华字典差不多,一套有20多本。第一次看到这套书,铁牛3岁半,在三岔路书店。当时我们买了去长沙的车票,等车的间隙,逛到这个书店里。铁牛立刻被这套书吸引了,这本翻翻,那本翻翻,把书店服务员急坏了,说:小朋友,这本书不是你看的,你的书在那边。她指着那边低幼儿童读物的柜子。我只好牵着铁牛走开,可是铁牛对那些低幼儿童读物一点兴趣都没有,一松手,他又转到mini百科那边去了,然后又被服务员赶开。当时真想给铁牛买一本,可是想到马上要长途旅行,不想再多一件行李,就犹豫了。现在想来,这真是个错误决定。回来后发现荆州到处都有这套书,每次去超市,铁牛都要抱一本回来,很快,一套就差不多买齐了。这套书铁牛后来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差不多每本都翻烂了。他自己也成了个百科全书,我有什么不知道的,都是先问他,他不知道了我再问百度。
二是我给他挑的书。有时候是逢年过节,有时候是网友推荐,有时候是心血来潮,总之我给铁牛买过不少书,也有不少朋友给铁牛送的书。这些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图和文字都不错。
其中有的铁牛很喜欢。我记得有一套噼里啪啦儿童绘本,什么《我要拉粑粑》、刷牙、洗澡、坐公交的好几本,也是那种页厚经翻的书,还有一本《蚯蚓的日记》绘本,有一套《一天中的城市》绘本,铁牛都是反复翻看,爱不释手。还有一套是他干爹送的《上学就看百科全书系列》,也是被他翻到散页。
我买的书里面也有一些铁牛根本就没有兴趣,至今都还没有翻过的。
另外,当我发现铁牛对某个问题感兴趣的时候,会相应地地给他买书。比如铁牛小时候有一次跟我说:妈妈,什么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物理指的是什么我都懂了,可是我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哲学?于是我给他买了一套《写给儿童的哲学启蒙书》。有一段时间他特别想当导演,我就给他买了一套《国际经典影视教程》,有一段时间对法语感兴趣,给他买了一套《法语教程》,对国际象棋感兴趣的时候,给他买了一套《谢军教你下国际象棋》等等。
今年开年,铁牛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常常跟我谈论数学,我们的数学学得太慢啦,你知道八年级的数学有什么吗?九年级的数学有什么吗?然后我就在淘宝一张订单给他买了初中三年所有的数学物理化学教材,这是他这半年翻看得最多的书,走到哪里背到哪里。前些日子,铁牛一早起来,就跟我说: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我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你怎么证明这个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呢……你觉得时间和空间是什么?你觉得时间和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吗?巴拉巴拉,讨论了大半天,上学都耽误了。然后,我给他买了一套《时间简史》系列,这套书他这些天也经常看,我们俗称“时间捡粑粑”。
三是我们自己看的书。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本《2岁方案》,本是我在看,后来就变成铁牛的书了。他经常翻看,直到6、7岁,书也差不多被他翻成了盐菜。去年我们整理家里的书,我说这本《2岁方案》可以处理了,铁牛不同意,硬是把这本书郑重地放在他的书架上。
被铁牛翻成盐菜一般都《2岁方案》
在铁牛3、4岁的时候有一次问我一个字怎么念,我也不确定,就拿出自己的《现代汉语大词典》,翻到这个字,告诉他怎么念。他一下子被这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吸引了,抱着这本书翻呀,翻呀,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本跟随了我十几年的大词典被他翻成了片片。那么,他在这本大词典里看到了什么呢?天干地支、元素周期、各种长度重量单位的换算,还有国家城市,历史纪元,还有页码。那半年里,铁牛潜心研究天干地支,有一次在外面吃饭,他把一桌子人的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都算了一遍,举座皆惊呀。还有一天,铁牛过来跟我说:妈妈,我想当皇帝。我愣了愣,说,你这,三岁的小朋友,当什么皇帝呢?铁牛说:光者就是三岁当皇帝的。我说:光者?什么光者?铁牛把大字典拿过来说:就是这个光者?我接过来一看,说:什么光者呀,光绪!然而我确实大大地惊呆了,这个小朋友,他不但从这个历代纪元表里看出了光绪是个皇帝,还看出了他当皇帝的时候是3岁???!!!
铁牛6、7岁的时候,一天抱着他的那本彩图mini《历史百科》来问我一个历史的问题。我说,你这本书太简单了,没说清楚,看看我这本历史书怎么说。我拿出一本我自己看的大部头的《新全球史》,翻到相应的内容给他解释。这套上下两册砖头厚的书后来成了他的最爱,是他唯一带到非洲又带回来的一套书,最近这些天他还在看。读这套书的过程中,他还指出了书中的好些错误,地名、年代、数据等错误,我和他一起读的时候,我完全无感,他一眼就看出来了,真是火眼金睛呀。
《新全球史》,铁牛唯一带到非洲又带回来的一套书
有一年杨老师买了一本《茶道入门》,杨老师基本没有看,铁牛看起来了。完了还跟我们讨论,满嘴术语,头头是道的样子。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他在真正地阅读,而不是之前所说的翻看,这时铁牛5岁半。
一早起来读《茶道入门》
让孩子爱上阅读,要等待孩子自己拿起书来。
从孩子自己拿起书翻看,独立的阅读就开始了。所以我常常说铁牛一岁二个月就开始独立阅读了。之后很自然地,铁牛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拿起书来,以他自己的方式翻看,直到后来真正的阅读。
我看到不少培养孩子阅读的文章,讲到如何在固定的时间陪着孩子读书,讲故事,养成良好的习惯,说实话,我对这种方式不太认可。我觉得,这种方式一方面包含着家长对孩子的担忧,担心孩子不会喜欢看书,所以需要刻意去建立这种习惯。另一方面是对书没有信心,不相信或者不知道书中有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用这种培养的方式,孩子的阅读很难真正地独立起来,你会发现,孩子的阅读总是需要家长的陪伴,一旦家长不陪,孩子不会自己去阅读。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通常确实表现得很喜欢这样的亲子阅读。但这种喜欢更大因素是孩子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和家长亲近,得到家长认可,而不是书本身。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当他们不再需要这种亲近和认可时,很快会对书本不再有兴趣,甚至厌倦。
当然,等到什么时候,这是个问题。铁牛这个过程开始得很早,太早了,所以我对此没有过什么担忧。如果孩子迟迟不开始呢?
但是,我想,正常的情况,孩子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总是希望了解关于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很多问题,而认识这个世界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如果孩子迟迟不开始,那么,就是这个过程在某个方面被破坏了。比如,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家里没有书,其他人也从来不读书。比如,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屡屡打击,他不再对这个世界好奇。孩子的好奇心是如此强烈,要让孩子不好奇,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打击,也是不容易的。还有就是,孩子已经开始了,只是没有被注意到,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帮助,甚至被破坏了。
如果孩子迟迟都不开始自己拿起书来,我想,真要刻意的培养至少要等到6岁以后吧。
还要注意,当孩子拿起书来的时候,不要打扰。
一岁二个月的铁牛同学究竟从《2岁方案》这本书里看到了什么呢?我当时没有问(主要是因为他太小了,根本无法交流),后来更无从得知。我后来越来越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我当时碰巧做对了。
我见过很多这种场面,孩子捧起一本书的时候,家长关切地问:你看的是什么书呀,书里讲了什么呀?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你这一页看完了吗?看懂了吗?怎么就翻了呀?你要看字呀。孩子往往因此变得不知所措,兴味索然地放下了书。还有另外一种:这本书太难了,不是你看的;你怎么看这本书,太幼稚了。这本书有什么看头呀。这些都是破坏。
孩子有孩子的看书方式。他可能只是在学大人翻书的样子,可能关注的是纸的厚度。我记得铁牛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他只看页码,翻过来翻过去,不同的书比对。还有一段时间他只看目录。看着看着,慢慢理解了目录和书中内容的意义,觉得好激动呀,发现新大陆似的,妈妈,你来看……
最后,就是适当的帮助。
孩子独自翻看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很多疑问,也可能他只是需要和大人亲近一下。他会找大人求助,向你提出某个问题,要你给他讲一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他的感受,给出回应,以及适当的帮助。这种帮助通常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解决了孩子在阅读中的障碍,因而也最有效率,使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向真正地阅读。
很多朋友向我表示担忧,我的孩子能不能学会自主学习?
铁牛同学独立阅读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只要一个孩子还保有一点好奇,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以及一些愿望,想要做什么,自主学习就可以开始了,放手让他寻找,探索,辅以适当的点拨,帮助,他的思维和认知就会启动,并且逐渐走向深入。其他基础的东西,识字算数什么的,自然会迎刃而解。
东环路54号是张三湘个人化的写作场所,目前也是爱弥尔学园与公众交流的平台。
东环路54号
更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