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开挂”30年,东北经商却一堆陋习,落后怪谁?
中国市场经济年龄大数三十年,这三十年南方人跟开了挂一样,越干越有经验,越干越有方向,越干资本雪球越大,最后几乎形成了地域的“马太效应”。
什么是马太效应?就是”越多的就拥有越多,越少的就得到越少“。
我们北方一些区域转变也很快,比如山东、河南、河北,要么在长三角后面跟得紧(山东地处胶东半岛),要么占据人口红利优势(河南食品工业相当发达,东西好坏不提),要么抓住了首都经济圈儿的优势(河北,京、津、唐,优势资源圈很大)。而我们东北人醒过劲儿时已经晚了,再加上没有传统的经商氛围(老工人、老干部、老学究、老农民,如何带出商业精英),我们又不改变和学习,那结果可想而知。我是真着急,于是我就按自己这些年只身游荡的经历,数落一下我们的差距,当然这些差距不仅东北,落后地区也很普遍,今天作为东北人我就数落东北了。
还习惯靠关系
“找找人儿”是很多老东北人的口头禅。买房子找人、孩子上学找人、买个东西也找人,做生意就更不用说了。殊不知,现在没有真功夫、硬本事,找人也没用。这个习惯越是东北小县城越如此,似乎缺了关系天下生意就没的做了一样,你问他为什么在家里待着不干点啥,他八成会回答“我没关系没门子又没啥钱,能干啥呀”,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真想一巴掌踢死他。好吧,鸡不同鸭语,我只想对有创业想法的人说话。
想创业,要我说一开始,就把靠关系的路堵死,逼自己靠自己,这样也许你才会脑洞大开,你才会全力以赴。大富靠机会,小富靠勤奋,欧美日韩没几个靠关系创业的,人家不是一样很发达。
我有个项目,听说XX局长是你二舅
没脑子,爱跟风
东北人爱跟火的生意后面抄袭、复制、跟风,结果十跟九输。
生意不是别人能做火,你就一定能做火的。美女能爱上傻瓜,你比他聪明她不一定会看上你,生意更是因人而宜。我们看到的都是好的,却看到不好的。就说烧烤吧,满大街都是,可是真正赚钱的永远都是二八定律,红海的行业连二八都摊不上。
旁边那家做土豆粉的天天排队,咱也开一个。
听说最近玉石床垫很赚钱,咱也弄一个代理
我看化妆品行业暴利,我有个化妆品的好牌子可以做
贪大,捞偏门儿,睢不起小买卖
东北人喜欢捞偏门儿是出了名的。物流包线的、开大夜总会的、干大洗浴的、干歌厅的、做房地产的甚至赌场里放码子的,很多干这些在异乡出名的也都是东北人。要知道,这些生意做起来收益可能很大,可风险也真的一样大,弄不好结果就是“致富十年功,出事儿一夜穷”。
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和华东人学习,江浙富起来很多都是靠城里穷人和广大农民,因为当时这些地区不像东北,他们要地没地、要资源没资源,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抓住机会就上,结果一个带一个带起来一片商人,最后成就了一个长三角。你去看看我们东北做小生意的有多少都是外地人(江浙人、安徽人、湖北人),搞五金机电的、开小家居小建材店的、卖小商品的、开小发廊的,这在东北人眼里没地位、没面子、没钱赚,所以品牌专卖店东北人开的多,服装、化妆品、品牌家居建材专卖,干个发廊也要装修的像回事儿似的,有里有面儿。但是,一旦零售业萧条,先死的也是专卖店和大店,而人家外地人开的不起眼的小买卖轻易死不了。
总有“一口吃胖”的思想
东北人干啥都想“一口吃个胖子”,其实就是急于求成,或者急功近利。话说如果二、三十年前这样的机会多的是,可那时候很多东北人看不明白,看明白的也放不下面子,后出生的又没赶上。现在那种干啥啥赚钱的年代真的过去了,不玩真功夫没钱赚。
要我说,我们把榜样一步到位,也别长三角、也别珠三角,上海北京更学不来,我们找一个共同的榜样:日本和德国!学习人家的工匠精神,玩个螺丝能玩一辈子,做个寿司、年糕能用生命去做,还每天开开心心、乐此不疲。
生产纽扣?不做,那玩艺能挣几个子儿
浙江人就是靠这些不干起眼儿的小东西富起来的
承诺、合约经常含糊不清
东北人喜欢“口头会气儿”,几个人合作,既不爱把条件说明白,更不喜欢形成一纸文书,为什么?要么性格太粗犷,要么发起人本意就不想兑现!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愿意被人占便宜,就别占别人便宜,你不愿意被人耍了,就别耍别人。那就细一点儿,认真一点儿,把你们的约定细节化一些,写成协议或合同,把坏的结果出现了怎么办都写出来,这样大家心里都有底。
这个项目完事儿我肯定亏不了你
咱仨一起干,挣着钱咱们分就完了呗
承诺含糊,要么中途就泄气,要么最后就闹掰
没长性,耐不住
开始干的时候,就想快带回本,拿个别案例当典范,“人家XX饭店开张半年本儿就回来了,咱这都快一年了也不咋挣钱,兑出去算了”,生意不好当然不能一味的瞎坚持,但不动脑子想办法一有挫折就放弃也注定干啥啥失败。我遇到这种人会反问一句话“放弃可以,那你下一个生意就会赚钱了吗?”。
不爱算细账
亏哪儿了 不知道,反正不挣钱 固定成本摊销了没有?费用里面哪方面占比最高? 你说的我听不懂
早期闯关东的有一批老东北生意人,比如哈尔滨老道外的生意人,真的比较认真,能吃苦,也懂商道。人家算盘打的精,但人家做人也到位。现在很多东北人做生意凭感觉,特别是八九O后的,钱是爹妈给的,真的不用心。
账不去细算,事儿不去细干,那最后在这红海一片的商业社会里,出局没跑儿。我们要熟知基本的商业指标、财务指标,不会你得学,比如毛利率,现在还有人说(甚至包括官方的记者这样的大有人在)“XX家的毛利率达到了200%多”,天哪,毛利率是毛利润做分子,营业额做分母,利润再大还能大过营业额?还有资金周围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成本费用摊销、税务知识,如果你开的是个小店,不知道这些没太大关系,但如果你开的是个公司,是个企业,你不懂就能赚到钱,那我恭喜你,你快完蛋了。
不懂新型创业模式
东北人还是认为投入的资本是项目分成的唯一参数,一共100万的投入,我投了70万,那我就占7成股份,我就是大股东我就了算。这样的创业模式太老套了,过时了!
啥是新型创业模式?简单说就是按付出的精力“下注”,你有方向、有手段而且你ALL IN(全身心投入),你就是大股东而不是凭投入的资金多少;这个年代不一样了,光有钱不行,有钱的人多了,拿钱就能赚钱的事轮不到你了。百八十万、甚至千万以下的都别用钱来说话。新型创业模式用付出来说话,谁能把公司价值做大谁就是创始人,谁就当CEO;这种模式下有钱、有关系都不好使,你可以拿这两样来说话,但只要你不是ALL IN的状态就别想做老大。这个不多说,自己去研究。
最后拼的都是商道
最后这条是句“公道理”,不分东西南北。市场化三十年了,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可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基本产能的供大于求,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足、不信任。这都是商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结果。三十年的市场,假冒伪劣横行三十年,连食品、药品都敢造假,你说消费都能总当傻子吗?重要的话再说一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愿意的事,你就别想凌驾于别人。
商道的根本就是做人,韩国有两部作品非常透彻的揭示了什么是商道,一部是《商道》,中心就是一句话“商道即人道”;另一部是《大长今》,讲的就是人道至圣、人道致胜,无论面对黎民百姓还是君主老子,只要讲人道统统都受欢迎。大长今用一桶长途跋涉得到的山泉,给皇帝泡了一碗面,让皇帝心悦诚服,她能没市场吗?
说到这里,你觉得我们东北甚至整个“小商界”,在做生意方面是不是落后了?真的是“差老鼻子了!”。我们东北人更该多学习,多反省,多走出去开眼界。
